上海宣锜机电制造有限公司 >> 新闻资讯 >> 清华汽车研究院副院长宋健:新能源技术尚未成熟
网易汽车:工信部苗圩部长说过一句话,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和一个短跑选手跑步,一开跑可能就差了几十米远。
宋健:对,可能是同时做的,但一系列的因素会使得我们落后,现在我的感觉是越拉越远,只有在燃料电池汽车的方面,由于这还没有市场化,我们的差距不大。因为只要不市场化,我们不清楚人家的水平到底如何,都没有什么实际产品出来都只是在示范运行,由于没有真正形成市场,导致各家积极性都不大,也没有把真正的实力暴露出来,所以是看起来好象差距不大。
网易汽车:现在纯电动这块全世界只有三菱、日产出来了,其它的还没出来,我们国家纯电动这块还不错,是否也可能和混合动力一样,一迈步就发现差距很大。
宋健:纯电动汽车电动系统,差距确实显得小一点,所谓差距就是电机的差距和电池的差距。打个比方,我们的电机效率比别人低5%,但开起来也能跑,最多多耗点儿能,因此暴露得不是那么明显,毕竟可能几十年前、一百年前就能做纯电动车了,就是电瓶车,速度低一点,时间短一点。而想增加它的车速,把电机功能加大就行了,非常简单,想让续航能力提高,把电池多放一点就行,这是做加法的事情,由于这件事情的难度不高,导致我们的差距不大。
网易汽车:就像您说的,看起来差距不大,其实差距真的挺大的,您反对我们通过新能源汽车一步跨进世界水平的看法吗?
宋健:要真是科学的观点,确实反对。刚才举了例子,车的差异是不能靠动力系统弥补的。就算动力系统跟人做的一样了,车上的差异也很难弥补。
另外,在目前比较市场化的系统上,如混合动力系统,我们暴露出来的差距显然是越来越大,人家97年做出来,我们到现在还做不出来,差距不是越拉越大吗?
发展全混汽车不存在专利陷阱
网易汽车:汽车这种对各种产业牵涉较多的产业,体现出的差距可能更多在于整个社会、整个国家在工业基础方面的不足。现在我们看到丰田普锐斯开始运转,新车在日本销量第一名,这说明它和传统汽车的竞争已经非常激烈了,关于我们未来走的道路,很多人在说是走混合动力还是直接到纯电动,大家意见不统一。很多官员和专家说,如果我们走混合动力,可能会因为丰田推出的普锐斯已经拥有了很多专利给我们造成很多限制。还有些专家举了例子,说美国为了避免落入丰田的专利陷井,开始避开混合动力车做插电式。您怎门槛?
宋健:日本走混合动力,美国走插电式的车,都是有它自己的背景的,并不是美国做不了混合动力所以才做插电,美国人做插电是因为他们居住的地方比较宽敞,公路比较多,车子相对少一点。日本人的家庭里则不太容易充电,日本人住的都很狭小,不像美国人都有车库,车回去了就能充电,由于日本人不容易做到这点,所以当然发展混合动力,美国人有这样好的条件,回到家就能够充电,所以插电就这么发展起来了,并不是美国做不了混合动力,也不是现在每天做了混合动力汽车,我们做的时候就一定要给人家专利费,毕竟混合动力也还是有多种技术途径的。
拿最简单的来说,混合动力目前有串联式的、并联式的,混联式的,还有插电式四种。日本的混合动力基本都是混联式,美国采用了插电式,但我们也可以采用并联式的混合动力系统啊,普锐斯没有采用并联式的,我们采用并联式的混合动力系统,也不侵犯任何人的专利。
举个例子,我们国家“十乘千辆”的混合动力系统,比如伊顿(音)的系统,就是并联式的,并不需要要给丰田交专利费。不是我们现在搞混合动力就一定会落入人家的圈套,这个说法是不对的,如果你抄人家的,当然要给人家交专利费。普锐斯并没有把所有的技术路径堵死,仍然有路可以走。实际上只要认真钻研,总是有路好走的,
不存在具体的技术路线
网易汽车:专家认为有三条通往新能源的道路:一条是美国从插电式到纯电动;第二条是日本通过混合动力到纯电动;第三条是欧洲,先发展传统汽车的节能技术,比如涡轮增压和双离合器的技术,未来直接跨入纯电动。您认为哪条道路适合中国?
宋健:我不认为汽车今后都会跨入纯电动,因此我觉得并不一定到最后这三种路径都会走入纯电动,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很可能各种技术路线都是并存的,最终也不一定非要统一到纯电动这条路线上来。混合动力会应用,像欧洲发展传统节能汽车的路线,也是相当长时间里要做的,美国是插电式,在有插电式的同时,美国的市场肯定也有混合动力,也会有节能汽车,我觉得这三种可能都是并行的,并且最后并不一定非要走到纯电动上,因为纯电动汽车在很多工况下是不能够适应应用范围的。
打个比方,我开纯电动汽车长途旅行,由于纯电动都要充在电池里,从目前的电池技术来讲,基本一度电20公斤电池,现在不少都要30公斤,每需要一度电,就得有30公斤的质量,一般一部汽车用一度电可以走五公里,不限制它在某个工况下,任意走的话,要走一百公里,就得20度电,这就意味着你要背600公斤的电池,这怎么可能呢?现在一个轿车一吨多一点,为了让它走一百公里就要加600公斤的电池,让它走200公里就要加一吨二的电池,不太可能。
除非物理电池技术取得突破。什么是物理电池?打个比方,就像一个能装电子的箱子似的,电池在瞬间灌进去了,出来时没有任何损耗。因为现在我们的电池都是化学电池,充电是一个还原的过程,放电是一个氧化的过程,它是通过化学变化充电和放电,一是要有效率,第二也不可能瞬间完成,瞬间完成就像爆炸式的,如果化学变化很剧烈,那这是不可想象的,只要物理电池不出来,纯电动汽车统一世界就是不可能的事,而现在还没有看到任何解决物理电池的技术途径,所以现在说这个话为时尚早。
最新文章
热油泵使用范围及用途04.15 “南车株洲电机”加速地铁电机国产化07.23 装上“中国芯”07.23 慢工出细活 山田电机中国之行前途未卜07.22 国产品牌“短寿”之痛 谁是下一个被收购..07.20 电子设备原材料下跌企业缓过气07.19